在此之后,周总理的病情愈发恶劣,连正常的大小便都无法自理,胃口也慢慢变得差,很难进食。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商量着,给总理吃一些滋补的东西,或许身体会好起来。于是当天给周总理端上来一碗红烧鱼翅,可周总理也只是拿着勺子,勉强尝了几口。
周总理在最后几年的时间中,一直在跟病魔做着斗争,最终在1976年1月8日,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总理依然在衣食住行方面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有时不小心将饭粒掉在了桌子上,都要小心翼翼地拿起放到嘴边。在周总理看来,劳动人民辛辛苦苦耕出的粮食,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干净的东西。
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周总理,对延安的思念不亚于老家湖南、江苏,这里的水土人情都是十分亲切并令人怀念的。
回到后,将延安的情况如实告知,再加上周总理个人也一直关心延安百姓的生活状况,了解到当地百姓还过着吃不饱的、穿不暖的日子时,便召集当地地委和省委负责人到北京开会。
73年,周总理从玉泉山接受完治疗之后,便立马投入到工作当中。经常性的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装快,让本就不乐观的身体健康情况愈发严峻。在这次会见越南外宾的时候,周总理已经伏案工作30个小时,起身都有些站不稳。
这次的见面很重要,当时美国在越南的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而越南向我们提出了81亿的援助计划。可这一个数字根本不现实,周总理此次就是来周旋,看看能不能商量出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金额。
越南总理范文同在一旁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越南此时的需求与战场上的胶着,压根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1973年6月9日,周总理陪同前来访问的越南领导人到延安进行参观访问,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来延安了。
6月份的延安多旱少雨,原本人们还担心干燥的气候会让总理和外宾感到水土不服,可总理抵达的这天,天空奇迹般地下起小雨。
周总理把外宾送到当地条件最好的延安宾馆,而自己则来到普通的招待所,同工作人员们一一握手致谢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看在茶几上摆着核桃、苹果等食物,高兴地拿起一颗红枣说道:
在延安革命时期,同志们最喜欢吃的就是当地的大红枣和核桃等食品。时隔多年,在延安又吃上当地的美食,这对于周总理来说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情。
在中午同当地领导一起吃饭的时候,周总理还特意询问了延安现在的发展状况,在得知十个县里有七个县还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连玉米面粥都吃不饱的时候,周总理嘴唇颤抖,沉默了很久。
据原延安地委书记土金璋回忆道:因为周总理不常回延安来,我们给准备的好酒,有茅台酒,有西凤酒,有白米,有细面馍,周总理都不吃。他只吃了一碗小米饭。他说:延安的小米很香,很好吃。他又说延安人民吃不饱饭,我咋能在延安来吃你们的好饭?周总理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没饭吃。”他是含着眼泪说这话的。
“我要和你们商量一件事,延安用三年时间改变这个落后的面貌,五年粮食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行不行?”
午饭后,不少同志都有午睡的习惯,然而周总理却没有睡意。想想也是,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哪里舍得睡觉?
周总理叫上身边的工作人员,开着一辆吉普车,没有惊动任何人上了宝塔山。他对身边的同志讲:“我在延安住了10年,没有上过宝塔山,在这里能够正常的看到延安全景。”当时在延安要处理的工作不必在轻松多少,正面战场、隐蔽战线、政治上、军事上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周总理亲手抓。
站在宝塔山上,环顾着整个延安城,周总理心中感慨万千。突然他看到身边一个牌子上写着《复电》的内容,上面写着
“战争的创伤恢复了,但是文化经济建设还有问题。农业落后,粮食没有过关,现在有不少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了,有的忘掉了。希望延安的同志恢复和发扬延安革命精神,加快步伐,把延安的建设迅速搞上去,把人民的生活搞好。”
当周总理来到枣园旧址参观的时候,还碰到了抗日军属高友同,周总理还亲切地向范文同介绍道:
当来到杨家岭的时候,周总理便发现这里的情况不太对劲。周总理原本是想见一些老朋友的,可走到哪里,哪里的门窗都是紧紧闭着的。周总理询问旁边的工作人员,看他们支支吾吾的样子,周总理就知道一定有猫腻。
再三追问下,才知道原来是这里的老百姓知道总理这次是陪外宾参观的,而他们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怕给国家丢人,于是纷纷都躲在家里,闭门谢客了。
当年红军刚刚走完长征,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安营扎寨。长征路上,部队的消耗和丢失的物资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因此这上万人的衣食住行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各方面的援助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而红军的自力更生和当地老百姓的鼎力相助,才是中国能在陕甘宁地区休养生息,谋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国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就是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农民的支持。全国解放已经几十年了,可民众的基本生活状况却仍未得到一定的改善,许多地区仍然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对于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而言,这是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心中的自责之意已然是跃上心头。
实际上,老百姓们的日子尽管很苦,但却依然拥护着党的领导,其最最终的原因就是这日子终于过得不再提心吊胆。
以前不管是军阀割据,还是反动派执政,这日子不光穷,还过得特别苦。家里的劳动力时不时就被抓了壮丁,女人孩子也经常受地主、官僚的欺负。执政后,日月换了青天,人们明白这穷日子不苦了,而穷,也总会熬出头的。
时间是解释一切的最好答案,在经过几十年不断在摸索中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我在七大并没有发表演讲,我现在活着在这儿能说清,将来不在了,就说不清了。”
在看到有一张照片,是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谈话的样子,可原本照片上应该还有任弼时同志,想来是故意让人给裁掉了。周总理只能叹息,提醒当地领导要及时调整。
在展览馆内,周总理对许多过度吹嘘领袖的不实史实都作出了批评和修改性的指导意见。周总理对当地领导语重心长地说:
“主席太孤单了。我们要宣传毛主席,宣传集体,宣传群众,宣传朱德、董必武、任弼时、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功绩。”
当天晚上,结束了一天忙碌又疲惫的餐馆工作,周总理回到招待所后并未得到休息,而是处理从北京传来的一份又一份电报。周总理一直办公到凌晨三点,期间就只喝了一些小米粥当作夜宵,短暂休息了两三个小时后,周总理就起身到院子里健身,还跟宾馆的服务员们聊了会天。
吃过早饭后,当地领导送来一些核桃和红枣,周总理颇为高兴,但也一分不少地付了粮票。
之后的日子,周总理的工作依旧是繁重的,身体上的负担也慢慢变得重。周总理总是想亲自处理好每一件事,无论大小总要亲力亲为才肯放心。身边的人也经常劝说,将工作分担出去一些,这样对身体也好,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周总理没能再次回到延安,可在重病之际依然时刻牵挂着延安的状况。在身体最是难受的时候,周总理吃不下厨师给准备的营养餐,倒是吃了几颗延安的大红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