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廖明 通讯员/郭慈珍 吕伟) 醴娄高速株洲湘江特大桥迎来关键建设节点。7月17日上午7时许,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被泵送至预定位置,大桥13号主墩“0号块”顺利完成浇筑,大桥全方面进入悬浇梁施工。
所谓“0号块”,即为桥梁最先浇筑的单元模块,位于桥墩的正上方,是桥墩向两边延伸的首个单元块,也是连续梁施工的关键性节点。
本次浇筑完成的13号主墩“0号块”长16米,设计方量1718立方米,分两次浇筑。至此,4个主墩的“0号块”全部浇筑到位,标志着整个工程全方面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挂篮悬浇梁阶段。
“现在正是施工赶进度的黄金期,我们增加人员、设备的投入,机不停、人不歇、三班倒,每墩至少保证有80人以上在作业。”湖南路桥集团醴娄高速第四合同段工程科科长夏鑫说。
湘江西岸的14号墩挂篮机的下方,悬吊有近10个超级大袋子,形似未充满气体的热气球。
“那是用来测试挂篮机的设备。”夏鑫介绍,14号墩正在进行挂篮试压,通过分阶段向这些大袋子注水增重,测试挂篮施工设备的可靠性。
江心位置的13号墩,刚完成“0号块”浇筑不久,正在进行扫尾工作;12号墩的“0号块”,已完成模板拆除,正在准备挂篮施工;河东位置的11号墩,已完成3个单元块的浇筑,桥面正在向江心挺进。
“湘江特大桥是醴娄高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进行到现在,我们一路攻坚克难,啃下了不少硬骨头。”站在13号墩的下方,湖南路桥集团醴娄高速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曹阳感慨地说。
曹阳介绍,醴娄高速株洲湘江特大桥设计为四塔五跨矮塔斜拉桥,大桥常水位深23米,主墩80根桩基深深扎进水底,单根桩基最长104米,接近40层楼房高。
“位于江中的主墩,无一例外都遇到了溶洞。”曹阳直言,这是他从业以来遇到最难的桩基施工这些溶洞呈现“串珠状”岩层,且溶洞环环相接,像珠子一样串起来,最多的有8层之多。
动辄几十米深的溶洞,让他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桩孔内的钢护筒变形。为此,项目团队多次勘探现场、一直在优化实施工程的方案,最终采取钢护筒连接处加强、适当降低泥浆比重等方式,成功解决施工难题。
为应对快速大量漏浆,建设者还准备大量的片石、黄土以及足够的人员和车辆,以便在出现塌孔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回填。
在项目副经理刘娟芝眼里,这是一个“进三步退两步”的曲折前进过程,挑战团队意志力和凝聚力。
“比如钻到30米深,突然塌孔了,我们要快速回填到原地面,填好后重新打孔。打到31米深,如果又塌孔,我们还得填满、再打,如此往复。”刘娟芝说,其中有一根桩基长91.45米,处于湘江正中心,溶洞强烈发育,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因溶洞漏浆回填、复钻达29次,整个施工全套工艺流程历时183天。
为了能更好地将片石、黄土等回填至溶洞,又能将这些回填物往桩身两边走,更好地保护桩孔,项目部自主研发了倒锥形“扩充锤”技术。这项创新技术总结的《一种用于溶槽区桩基施工的扩充锤技术》,获得湖南省第三届技术质量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年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微创新”成果。
为了克服围堰内基坑水下开挖,创造性地发明了水底松土器,水下开挖效率提升了几十倍。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开展了《基于岩溶强烈发育地质深水基础钻孔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库区高水头条件下岩溶强烈发育区桩基施工技术探讨研究》《深水复杂地质钢围堰结构设计与实施工程技术研究》等三项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