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久的追寻才有收获,多久的坚守才算珍贵?作为一名科学家,应该是啥样子?一辈子又该追寻什么,坚守什么?
“14年如一日的孜孜不懈,只为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新的中国高度。”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响亮作答。
3月7日,姜鹏在贵州代表团小组审议时发言。摄影/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王敏
3月26日上午,一场以“学全国两会精神、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交流会,在“中国天眼(FAST)”基地火热进行。
“习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话中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在现场聆听了习的重要讲话,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交流会上,姜鹏代表一番肺腑之言,引起同事们的强烈共鸣,“我们这一代科研人员生逢其时,能参与到祖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倍感兴奋、备受鼓舞!”
全国两会归来,姜鹏迅速投入到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之中,将习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送到同事身边,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磅礴动力。
3月21日,姜鹏参加了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第一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传达了习在两会中对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分享了参加人代会的思考体会和对FAST未来的发展思考。3月23日,姜鹏应邀在中科院条财局作了两会精神传达及《两会精神引领下的中国天眼发展思路》主题报告。返回贵州后,姜鹏在FAST基地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了多场座谈交流活动。
“我要踏实学好专业相关知识,学有所成,让青春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座谈交流中,姜鹏和同事们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大家都表示,要高标准完成好科研任务,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就想当名科学家!”每每谈起儿时的梦想,姜鹏仍记忆犹新,“觉得科研很神奇!”填报博士志愿时,果断报考了中科院力学所。
2009年,看到FAST招聘信息,姜鹏便毫不犹豫投下了简历。“接到面试通知,别提有多高兴。”姜鹏笑着说,当时,自己还花700多块钱,特意购买了一套新衣服。
“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值!”2009年望远镜正处于勘察、试验阶段,面对台址简易的工棚、潮气重经常患湿疹、生活和交通不方便等实际困难,姜鹏从来都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被任命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的索网工程的负责人,姜鹏很快进入角色。在兼顾现场地锚实验及地勘工作的前提下,他独立完成了复杂索网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力学分析,最终建议的五轴对称方案被FAST采纳,并对索网边缘作了重要的简化设计,这些工作为索网后续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FAST建设期间,姜鹏还设计了索网与反射面单元的自适应连接机构;解决了牵索耳板定位焊接技术难题,主持了耳板焊接工艺及高空定位方法等高难度技术实施方案,为索网顺利安装奠定基础;同时还提出了复杂索网结构的调控方案。在促动器等设备无法及时进场的情况下,提出了可行的索网张拉及调索方案,这些都为反射面系统工程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普通一员成长为执行台长,姜鹏先后荣获第三十二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腾讯基金会“科学探索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员称号,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人民科学家南仁东先生提出并推动建设的“十一五”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它通过开创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是当今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在无线电波段探测来自宇宙最深处的微弱信号。
姜鹏介绍:“2010年,我们经历了近乎灾难性的索网疲劳技术风险,由于FAST的特殊工作方式,500米跨度的索网要频繁地在球面和抛物面之间变形,导致钢索长期承受高达500MPa的疲劳应力,相当于传统规范规定值的2.5倍以上,这是全世界范围内都从未被实现过的。南仁东先生带领我们开始艰苦的研制工作,几乎对所有关键性的制索工艺进行改进,前前后后失败近百次,在全国各地昼夜不停地进行实验测试,历时两年终于研制成适用于FAST的超高性能钢索,这也为望远镜按时落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我想试一试。”姜鹏向大家讲述,就是凭着敢想敢干的信念,南仁东老师率团队二十余年心无旁骛,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成就国之骄傲。
“总能走入成年人的内心!”谈及南仁东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姜鹏深深感慨道,南仁东老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已永远印刻在自己心中。
“读懂先辈,也就读懂了奉献。”姜鹏回忆,自从接过南仁东先生的“钢枪”后,愿意学习历史背景和文化、更多关心身边同事、有了不服输的劲头……这些变化就在自己身上悄然发生着。
随后,姜鹏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喜人成绩:“2019年4月,在FAST工艺验收会上,我作为总工程师介绍了望远镜技术指标的实现情况,报告得到专家组一致认可,标志着望远镜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验收标准。”
“我带领团队研究的创新成果被认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反射面形连续变化的主动反射面技术,基于力学仿真技术的索网实时安全评估系统,多种测量技术融合等技术明显提升了我国射电天文研究和技术水平,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技术的创新,材料的突破,使FAST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促进我国天文学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从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到试运行结束公布发现100余颗脉冲星,再到一举突破300颗,再到740余颗……FAST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在全球脉冲星搜索团队行列中首屈一指,成为脉冲星发现的重要贡献者。”
年复一年的苦苦钻研、探索和坚守,姜鹏和他的团队用汗水和实干换来累累硕果,不断地向科研高峰攀登。
“作为一名一线科研工作者,能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姜鹏如是感叹。
“尤为自豪的是今年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和其他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讲述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故事。”姜鹏介绍。
“感觉十分荣耀!”“中国天眼”不仅是团队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姜鹏讲述了这样一件事:“FAST的全新设计理念注定我们没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我们一定要建立适用于FAST特殊工作方式的新型测量与操控方法体系。我和团队连续3个春节奋战在现场,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春节,我们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4点左右。为了不耽误工作,工程师于东俊甚至把怀有身孕的爱人接到现场和我们大家一起过春节。”
“即便一架传统的大型望远镜调试周期都在4年左右,而我们仅用2年就完成了这个复杂系统的调试任务。其中灵敏度达到了当时世界第二大望远镜阿雷西博的2.5倍以上,中国建造的望远镜第一次站到了世界的最高点。”
“曾经有一次,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甘恒谦腿受伤了,但一听见有攻关任务,就主动请缨投入了工作,确保了任务如期完成。”
科学探索,人才是关键,这一直是姜鹏关心的大事。今年两会期间,他专门提出意见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更加科学地评价不一样的种类的人才,让优秀科技工作人员愿意留在一线工作。
“脚踏实地,守望星辰大海!”姜鹏坚定地说,将带领FAST团队继续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不忘初心发扬“南仁东科学家精神”,积极攻关具备宽带大视场的相控阵馈源,全力推动先导阵的预研和建设,脚踏实地把FAST运行好,让“中国天眼”性能在国际同类设备中保持领头羊和核心竞争力,争取早日产出大成果,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